在这个世界上,凡有华人居住的地方,遇到喜庆之事,像儿女婚嫁,盖屋上梁,乔迁新居,经营店铺开业,都要燃放鞭炮,以示喜庆吉祥。特别是近年, 长沙每个周六和重大节假日晚间,多场不同主题的浏阳烟花秀在世界最长内河岛橘子洲绚丽上演。是谁创造了这千古传奇呢?醴陵麻石李畋也。
李畋家居湖南浏阳大瑶,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农历四月十八出世。他原是醴陵县富里镇麻石村人。李畋天资聪慧,随父练就一身武艺,曾被多处聘为武术教习。父母去世后,他搬至狮形山半岭上,与采药人仲叟为伴。一天,两人上山采药、狩猎,偶遇风雨,回家后,仲叟一病不起。多人言称为山魈邪气(实为瘴气)作怪,将危害一方。李畋十分焦急,突然想到父亲曾说燃竹可壮气驱邪。他即借土铳原理,采用竹筒装入硝药,点火后,颇具声色,但爆力不足,他便大胆地在竹节上钻一小孔,将硝药填入,用松油封口引爆,效果极佳。乡邻仿之,一时山中爆声四起,其声如雷,光气四射,清香扑鼻,瘴气消散,仲叟病愈。这种爆竹被推而广之,除用于驱除瘴气外,还用于婚丧喜庆。为了制造爆竹,李畋历尽艰辛,手足多次伤损,住室亦毁于硝火,且未能按时婚娶,直到中年才与一唐姓贫女结为夫妻。此后,他继续从事爆竹制作和硝药的提炼,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享年70岁。
李畋为爱民富乡,造福桑梓,他将此方传授给乡邻,逐步改进爆竹制作工艺,由竹筒改为纸筒,火药由黑药改为白药,并由单一爆竹产品发展为各种烟花礼炮,推动了烟花爆竹业的发展。《中国实业》有言,“湘省爆竹之制造,始于唐,盛于宋,发源于浏阳”。
今天浏阳花炮在国际上享有盛名。浏阳人没有忘记始祖李畋。在李畋病逝后,乡邻亲友就为他在半岭建庙,在他故居建阁。清初,在浏阳县城畀冲观侧重建李畋庙,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李畋生日)定为爆竹节,湘赣边界的麻石、大瑶、大栗、金刚、文家市、桐木、白免潭等地群众成群结队自发前来祭祀纪念,一直沿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