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控制事故,是指即使事故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后果严重程度能得以控制或避免。根据近年事故分析看,事故扩大的原因如下:
1、生产条件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生产工艺或生产能力不配套、储存与作业不分离、防护屏障不可靠、内外部距离不足等,例如伊春华利实业有限公司2010年8月16日3名员工在一栋三间的普通工房内装球,上班时其中一名王姓员工找老板金朝相要求增加薪酬,与其发生过争吵后,回车间装球,9时47分该车间发生爆炸事故,冲击波、抛射物体引起厂区其他部位陆续爆炸,并引起相邻泰桦木业等着火,造成34人死亡、3人失踪、152人受伤(其中泰桦木业死亡14人,其他社会人员受伤67人)。笔者在事故调查时发现该厂是一个生产工房无1.1级与1.3级之分、无中转库、无防护屏障的“三无企业”。
2、人为降低生产条件。
一是改变厂房用途,如2007年11月10日湖南××花炮厂由于生产任务紧,1.1级工房不够用,将裸药效果件运至1.3级工房内进行装筑,在搬运时发生事故,两栋1.3级工房内11人10死1失踪。二是生产无计划,造成局部屯积,药量集中,如湖南××引线厂,多股东各自组织生产,因久雨未晴,屯积大量引坯,当4月14日天晴时多股东分别将引火线全部浆晒,又在晒场内裁切引火线,造成多人死亡。
3、改变生产工艺。
2013年10月14日湖南××花炮厂在组装礼花弹时,本应先将定时引火线裁切后,钻好孔,再装入礼花弹球坯,而该厂工人先将定时引火线装入礼花弹球坯再给引火线钻孔,在钻孔时由于钻头与引线药物摩擦起火,引燃礼花弹内药物发生爆炸,继而引爆工房内和相邻工房的发射药、引火线和已装好引火线的礼花弹,造成4死1人伤较大事故;
4、人员集中、逃生条件差或缺乏逃生知识。
2013年11月1日广西×××爆竹厂插引车间发生事故,造成11死、17伤的重大事故,其中大部分人是因为逃生条件差或无法逃生或缺乏逃生知识而死伤的。2007年8月29日,湖南××花炮厂多人在1.3级工房内组装火箭,发生燃爆事故时,有两人已经逃出工房,其中1人因摩托还停在工房外、1人的手机遗忘在车间内,遂返回拿取,瞬间相邻中转库内半成品爆炸,该两人当场炸死。
□相关链接如何有效地控制事故的严重程度呢?
简而言之,一是要控制作业人员,二是要控制药量。具有整体爆炸危险(药物、裸药效果件)的作业要做到能一人完成的不要两人以上在同一建筑物内进行;非裸药操作要切实保障疏散通道畅通。
在控制药量方面烟花人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安全理论和方法:其中“小型、分散、少量、多次、勤运”是行业内非常熟悉的。所谓“小型”,是指作业单元小型,把生产烟花爆竹分成若干个作业单元,每一个作业单元叫做一道工序,不同危险程度(等级)不宜混合进行,当危险程度(等级)或数量发生改变时,分开独立进行。烟火药仓库应根据外部距离和实际需要设置多库,分散储存,库与库保持不会殉爆、传爆的距离。
所谓“分散”,工序与工序间一般要经中转;作业时一般要先简后繁,先完成药量少的、容易发生事故的,不能图省事随意颠倒。当然“分散”要建立在需要与可能的基础上。一是把不同危险等级(具有整体爆炸危险和具有以燃烧为主)的工序分开;二是操作与停滞分开。
所谓“少量、多次、勤运”目的是切实减少操作者身边的药量,当事故发生时,危害程度不会涉及相邻。
同时,笔者总结出来的“量大不操作,操作量不大”,也是控制事故行之有效的措施。
所谓“量大不操作”,就是在烘房、晒场等药物集中的部位不进行翻动和收取,收取包装药物要在专门的工房内进行;仓库内的药物不分拆箱,烘房、晒场、仓库内的物品要整件进、整件出。
所谓“操作量不大”,就是要有效控制操作者身边的药量,可以根据需要与允许相结合控制药量,“需要”是指操作基本需要,如一个大规格礼花弹、一个大规格药饼,就是基本需要;“允许”,一是要依据《规程》的允许,二是要根据现场条件(内外部距离等)的允许。
控制事故还应做到:“裸药不进1.3(级工房)”、“先出后进”;计划生产,及时消化,以免造成库存超量;不合格的原材料、产品不验收、不入库;未彻底干燥的药物不收集,不入库;烟火药和具有整体爆炸的成品、半成品等不得超过核定的储存量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