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核心创意,中博会焰火燃放成浏阳花炮产业发展里程碑,浏阳花炮产业向文化产业转型窗口已经打开.
当第七届中博会焰火晚会携带“几个世界之最”在橘子洲徐徐落幕时,对于这场首次由浏阳自主创意的焰火晚会,业界将它定义成一座里程碑。“以前焰火燃放,浏阳只是产品提供者,焰火燃放实施者,没有参与到核心创意团队中。”浏阳市花炮局副局长、第七届中博会焰火燃放现场执行指挥葛光明坦言,这场晚会意味着浏阳开始从烟花大市变成世界烟花强市。
从边缘到核心
开国庆典上,浏阳桶花(一种烟花产品)绽放京城;上世纪90年代末期,浏阳开始有组织的燃放艺术焰火;2005年,浏阳举办了首届国际焰火大赛;今年5月,浏阳自主创意出世界顶级焰火。在逾时一个甲子的轮回中,浏阳焰火燃放经历了由传统、自动控制,到融合多元素的现代焰火燃放的蜕变。90年代,在参加的焰火燃放中,由于受到设备等多重因素制约,浏阳只是简单地编下组。虽然没有音乐、没有电子点火设备、没有如今精致的恢宏的燃放效果,但由于艺术焰火雏形在彼时形成,业界一直对1993年在古城襄樊的一场焰火燃放津津乐道。国际烟花协会秘书长刘东辉表示,从90年代末期开始,国内外同行交往变得频繁,尤其是2001年浦东音乐烟花节上的国内外队伍同台竞技,浏阳焰火燃放开始了走出去学习之旅,也学有所成。2005年,浏阳举办首届国际焰火大赛,首次实现了焰火与音乐的结合。虽然如此,但在奥运、亚运、世博会等盛会上,浏阳却始终脱离不了产品提供者、焰火燃放实施者的边缘角色,自主创意燃放大型焰火晚会也成了浏阳的梦想。8天前,第七届中博会焰火晚会采用全景焰火概念,实现了燃放布点与景观的融合,创下多个世界之最——激光、灯光、焰火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国内开创了先河,独有的水上矩阵平台,也使焰火表现从写意手法变成写实手法。
“这得益于近两年橘子洲的周末焰火燃放。以前这只是一个梦,而今可以讲是圆了这个梦。”葛光明不无感慨。
从产品到文化
目前,浏阳拥有世界上最齐全的产品体系,世界烟花爆竹产业两家上市企业均在浏阳。但是,浏阳摆脱不了主要生产基地的角色。“烟花文化具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但是之前没有受到重视,这次晚会便成了产业转型的突破口。”刘东辉表示,这也成了浏阳花炮产业发展的机遇期。在内部,中博会焰火燃放从产品提供到创意编排,涉及到20家企业,这是浏阳企业首次实现了抱团发展,实现了优势互补,产生了新动力;在整个产业环境中,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以及用工紧张,逐步退出中低端产品制造,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打造花炮总部经济,强势带动产业转型也成了浏阳当前花炮产业发展的整体思路。“焰火晚会首次占据中博会舞台,从准备阶段到燃放实施阶段,省、长沙市在政策层面上都释放了将花炮产业作为文化产业重点支持的信号。”葛光明表示。
“花炮产业变成文化产业意义非同寻常。”葛光明介绍,目前情况下,烟花产品是奢侈品,在增值税等方面税率较高,由于税收瓶颈存在,花炮企业上市难也成了现状。如果花炮变成文化产业,不仅在征收的税率方面会有所降低,对于包装企业上市、做大做强烟花产业都有益处。“如果从提供单一的产品变为提供燃放服务,产品价值会成倍增长,单焰火燃放做到50亿元都有可能。”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这将减少产业安全生产压力,提升浏阳花炮核心竞争力,由此提升产品附加值。
业界观点“对行业人才进行系统性的艺术培养”“这次形式上有创新,如何激发潜力,是值得考虑的。”中南大学中国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首席专家柏定国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浏阳拥有950多家烟花爆竹企业,焰火燃放企业有80多家,除少数几家专业燃放公司外,其他绝大多数企业以生产产品为主,在焰火燃放中的专业人才一直不多,接手和实施焰火燃放多处于临时客串,缺乏懂艺术以及对现代表演手段的专业人才。“奥运会大脚印给人印象深刻。”葛光明表示,形式与造型烟花没区别,当时奥运创意团队只是提出了一个概念,就赋予了文化烙印和文化内涵。“浏阳焰火燃放如果能在艺术燃放打上文化烙印,就会突破以往只是红绿的颜色。”“发展要不断升级,产业才会有生命力。”据市花炮局负责人介绍,浏阳将借助中博会契机,争取政策支持,纳入文化产业,再进行市场鼓励。对此,葛光明表示,要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的机制下,对行业人才进行系统地艺术培养,以及在艺术院校设立产业特长班,做文化产业需要有专门的编排创意人才、有剧本等方面的保证,加强人才储备和培养,这将是行业发展的重点。此外,由于技术设备以及理念等方面的优势,西方在焰火创意燃放方面整体上暂时处于领先,浏阳单独一家完成国际竞标难度会比较大。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由于中博会只有一场,还需要行业自主创造平台,如果按照老方式,只是进步而已。而联合形式,不失为打造顶尖烟花文化的一种途径,而引导焰火企业走集团化发展则是上策。